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全球近60%的芯片市场在中国,中国约60%的芯片市场在珠三角。
背靠强大市场需求,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崛起,其内部城市间加快产业协同,正着力强化制造、封装环节,力图构建契合市场、相对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查询天眼查数据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21日,全国存续在业的集成电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共20607,其中广东以6572位列全国第一,江苏则以2226排名第二,福建、浙江、上海、陕西、北京的企业数量亦均超千。
聚焦广东情况来看,深圳和广州分别以2896和2506位居全省前列,在广深后,佛山、东莞、珠海分别是281、277和275。
“在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问题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思维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广州的优势在应用和制造;深圳、珠海强在产品和设计;澳门的科研水平世界领先;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拥有国际经验。”受访专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大湾区内部城市间的协同生态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和“突围利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通过协同发展实现了源整合,进一步实现了“补短锻长”效应。
(全国存续在业的集成电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TOP10)
集成电路第三极“补短锻长”
“中国芯”优秀产品评选被誉为集成电路产品和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9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芯”优秀产品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共有120款产品成功入围。本届共征集到来自285芯片企业、累计398款芯片产品的报名材料,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来自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珠海的芯片产品数量领跑全国,企业和产品数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也印证了当前中国芯片版图格局。我国集成电路主要有四个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汉、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区域。
从产业链来看,珠三角的设计能力一骑绝尘。以珠海为例,珠海集成电路产业自1989年起步,在全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22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主营收入131.51亿元,同比增长4.5%,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96%,10年时间产业增长4.7倍。截至2022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际运营的集成电路企业超40,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营收26.91亿元,同比增长20.8%。
长期以来,广东在芯片制造、芯片设备和材料方面存在严重短板,亟须破局。公开数据表明,2017年珠三角芯片产能占全国比重仅9.2%。
如今,大湾区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决心毋需置疑,从制造端的变化便可见一斑。
继粤芯半导体三期主厂房封顶后,广东再次迎来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9月20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我国第一条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产线项目――增芯科技封顶。该项目一期批复投70亿元,总投达370亿元。
2020年,广东实现规模化量产的12英寸晶圆线仅1条。目前,大湾区12英寸晶圆厂已经有四座。
“广东省下游应用丰富,大力推动高端模拟、化合物半导体等等生产线。而澳门有整个华南地区唯一的一个国重点实验室,具备全球领先的模拟芯片设计水平,能够结合广东下游应用能够产生更多的新产品。”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联席理事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余成斌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广东正大力实施“强芯工程”,夯实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四梁八柱”,未来可以利用港澳源把国际平台、海外人才集聚到大湾区共同创新。
根据《广东省培育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增强,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表示,当前依靠工艺来提升芯片性能的路线面临着较大困难和挑战,而基于融合创新的软件定义晶上系统,能够工艺创新和构造创新等层面突破限制,有望走出一条与先进工艺弱相关的中国芯片自主创新与战略突围路。
探索国产芯片保险机制
广东是我国主要的产业基地一。不过,当前国内规级芯片供应仍然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如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意法半导体等,芯片的自给率是个位数,亟需加速突破。
“现在芯片国内的供给度不到10%,也就是每一辆90%以上的芯片都是进口或者是在外的本土公司手里面。”中国电动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在全球智能产业峰会上表示,到2030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约达到300亿美金,每年的需求量在1000-1200亿颗。
9月20日,2023琴珠澳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峰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芯”颁奖仪式举行了人保财险“强芯保”芯片专属保险产品发布暨全国首批签约仪式。广集团、惠州市德赛西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星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友智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公司与人保财险广州市公司签署“强芯保”芯片专属保险合作意向。
现阶段关键芯片国产化替代难度较大,其中不乏,整企业出于可靠性等因素不敢轻易使用国产芯片。
“传统的保险比如厂的财产险并不解决用芯片而产生相应风险,只解决正常运营的风险。这款产品能为整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芯片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将积极推动国产芯片加速替代和推广应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精算部高级专王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产品开发主要是配合广东的“强芯工程”,在产品设计时涵盖了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全流程,尤其是在整应用端,保障了研发失败、新上市延迟、产品质量安全、召回等全流程可能出现的费用损失和经济补偿。
《广东省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级国产芯片当年应用总量比例系数将达到20%。
“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和国外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迭代。在自主创新的创新过程中间,一定会有一些要规避和解决的问题。”极海半导体总经理汪栋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引入保险机制,企业在产品研发和迭代过程中可以走得更加扎实、走得更快。
“芯片国产化率是很低的,这需要市场认知的过程,保险的加入给企业做了很好的见证和背书,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国产化芯片业务发展。”汪栋杰说。
中国研政研咨询中心、智能网联政策研究专张慧亦曾坦言,国规级芯片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技术差距,芯片产业是一种技术门槛高、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产业。考虑到整企业业务模式,独立布局芯片难度较大,但与芯片企业联合开发是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
未来,在自主创新浪潮下,用芯片供应能否趁势而起?值得关注。